陈学新院长在浙大农学院建院11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主题报告

时间:2021-02-05 访问:105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如约相聚,共同祝福浙江大学农学院建院110周年。此时此刻,作为现任院长、作为普通教师的一员、作为曾经的农学学子,我倍感激动,倍感自豪,也倍感荣耀。下面,我向大家报告学院的发展历史、现有成就和未来规划。

图片


1910年,浙江农业教员养成所承载浙江省农业高等教育的希冀应运而生,1928年成立浙江大学劳农学院,110年来,办学体制几经调整,几经波折,几易其名,但我们始终与国家休戚与共、同舟共济,我们始终不忘初心、勇立潮头。

经过一辈又一辈农学人的勠力躬耕,学院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我们归结起来为“六者”:

一是中国农科创建发展的先行者。从1910年设立农科起,无论是在园艺学、昆虫学科等多个学科创建、还是柑橘等多本第一部栽培专著,亦或是中国农业系统最早建立的放射性实验室,我们都敢为人先、奋力开拓。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师生同济,在贵州湄潭坚持办学。 

二是中国农科高端英才的培养者。回望一百一十年岁月长河,我们涌现了一大批以蔡邦华院士、卢守耕教授、吴耕民教授等为代表的灿若星辰的名师大家,正是在这些名师大家的教导下,我们向社会输送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他们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中流砥柱。

三是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的领航者。在新中国成立后,围绕国家以农养工的农业发展政策开展科研工作,培育的“浙大长”萝卜和“黄花梨”,开创了全国蔬菜品种选育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通过科技创新,培育了浙辐系列水稻,筑牢粮食安全底线。围绕生态农业,在设施蔬菜、果实贮藏、双生病毒、害虫生物防治等方面取获得多项国家级奖励。

四是中国农科高等教育的创新者。主动探索农业高等教育的新模式,率先实施应生大类招生改革,建立国家级本科生实验教学中心,创立农科人才培养试验田“神农班”,围绕人才培养打出了一系列创新的组合拳,为农科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浙大方案”。

五是中国农科社会服务的践行者。我们首创了科技特派员形式、湖州模式,形成了首席专家制、农民学院、1+1+N等典型做法,一系列举措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和充分肯定。

六是中国农科深厚文化的弘扬者。支撑我们长远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百十年积淀下的文化底蕴,是一辈又一辈农学人始终不忘“以天下为己任,以真理为皈依”的初心。翻开百十历史,爱国奉献就像一根红线贯穿始终,不论如何艰难困苦,我们始终秉承艰苦奋斗、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沿。


图片


学院承百十年办学之积蕴,敏锐地抓住了农业高等教育的三个历史机遇,奠定了国内一流的学术地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各方面取得了显著业绩:

学院农业学科优势突出,现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院获得2个A+学科,1个A-学科。

学院师资队伍力量雄厚,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名,973首席科学家5名,国家杰青11名。

学院科学研究成果丰硕,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奖5项。近10年,年均经费1.7亿元。

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包括新中国成立后浙大首篇Science论文。获得国家级审定品种6个。

学院科研平台条件先进,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与30余个国家的科研机构开展合作。

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优异。学生在各类评奖中成绩突出,获得了美国百人会英才奖、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奖项,并在国内、国际大型比赛中屡获金奖。

学生赴世界排名前一百高校的人数占出国深造人数的60.51%,毕业后赴基层、赴西部就业人数名列前茅。

学院社会服务成效显著,荣获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先进个人2人,建设了刚果(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提供中国范本。习近平总书记对浙大全面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

党建工作扎实有力,学院高度重视党建工作。教师和学生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学院党委获评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实践证明,浙大农学人就是秉承求是奋进、艰苦奋斗的精神,紧跟时代,顽强拼搏,取得了今天的辉煌业绩。立足当下,我们更应展望未来,以更高的角度思考学院更长远的发展。


图片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的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等问题在当前发展阶段日益突出。农业与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产业高度互联,农业4.0时代的科技高地有待我们去抢占;同样,种业芯片也需要我们加大资源投入,完成我国从种质大国到种质强国的转变。

针对当前农业科技领域的新形势、新变化,习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中强调,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

近日,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也来到浙大与师生交流,希望浙江大学在新时代新阶段新征程中,充分发挥优势,勇攀自主创新的高峰,构筑基础研究的高原,释放人才集聚的高能,当好服务地方的高参。

基于上述的形势与要求,在新时代农科发展中,我们一定要坚持四个面向,未来十五年紧紧围绕粮食安全、农产品供给、生态文明、农业农村现代化等重点主攻方向,开新路、育新才、树新标,建立浙大特色、世界水平的农学学科。

要达到上述目标,首先是要勾勒出清晰的发展蓝图,我们必须站位高远,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农学院”为发展愿景,要在农业科学领域创造更多新范式与新理论,在农业发展领域提供更多浙大智慧,培养具有国际综合竞争力的高级农业人才。

图片


蓝图已经绘就,学院将以“更高质量、更加卓越、更受尊敬、更有梦想”为指导思想,依托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推动“新农科”建设。未来,我们将集中资源、精准发力做好六大工程。

一是大力推行一流学科建设战略工程。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多学科交叉融合催生的新动力将引领新时代。在学科建设上,我们将通过多学科交叉、多技术耦合、多领域渗透的方式深入挖掘“农学+X”结合点,从而催生学科发展新的增长极。

二是着力推进高层次人才造峰工程。高层次的领军人才更是学院发展的根本和关键。我们将推进“三大通道”,竭力引育高端人才;实施“五大计划”,全面培育青年教师;打造“六一模式”,发挥团队引领作用;推行“三重评价”,完善差异考核机制,最终将构建创新型、开放型、全球型和综合型的一流师资队伍。

三是深入实施新农科人才培养工程。新农科建设的“三部曲”已经唱响,主要有三个关键要素,即德才兼备、交叉培养、创新赋能。为此,我们着力打造“农学+X”多学科交叉培养的特色平台,着力搭建产学研融合的创新创业载体,致力于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的新农科人才。

四是着力推进高能级农业科创工程。多学科交叉融合需要依托高能级的农业科创平台。我们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围绕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绿色智慧高效生产、农产品质量与生命健康三大方向重点布局,通过多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跨产业融合,形成一批标志性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从而支撑浙江高新农业,带动长三角地区协同创新,最终引领全国现代化农业。

五是着力实施国际学术声誉提升工程。建设世界一流学院需要进一步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此,我们着力实施国际学术声誉战略,以学生为本,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以师资为基,加强对外开放战略合作,并重点打造浙大农学文化品牌,切实打好学生牌、教师牌和文化牌,同步提升全球知名度和美誉度。

六是深入推进党的建设统领工程。面对一流学科和学院建设的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坚持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加快“双一流”建设步伐为中心任务,旗帜鲜明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延伸,以“标杆院系党组织”和“样板党支部”建设为载体,强化学院党委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图片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在过去的110年,浙大农学人秉承“求是创新”的浙大精神,孜孜不倦,谱写了农科发展的壮丽篇章。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凡是未来,皆有可期。今天,我们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农学院将发挥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优势,特别是百十年积累的农科特色和优势,进一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自主原始创新能力,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农业现代化,为教育强国、为建设“重要窗口”贡献农学智慧!

最后衷心的感谢各位领导、嘉宾、校友、老师们和同学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