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瑞纶

黄瑞纶

农业化学家、中国农药学科先驱

黄瑞纶,字子荣,1903年3月生,河北任丘人。1928年毕业于金陵大学,1933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受聘为浙江大学农学院副教授,1936年升任教授兼农艺学系主任。曾任原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主任,并兼任中国化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常务理事,《植物保护学报》副主编,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

黄瑞纶在农药和制剂品种的研发、农药应用、农药安全使用、农药分析、农药标准化等各个方面都颇有建树。在浙江大学任教期间,他特别致力于国产植物性杀虫药剂的研究,首次发现了一种名为“雷公藤碱”(Tripterygine)的生物碱。他在广西农事试验场任职期间,在科研上同样取得了很大成绩,尤以对植物性杀虫剂毒鱼藤和豆薯种子中有效杀虫成分的研究为突出。他在农药植保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他主持研发的防治柞蚕饰腹寄蝇的有效药剂——“灭蚕蝇1号”和“灭蚕蝇3号”,首次解决了药物防治益虫体内寄生昆虫的难题,成为了文革后第一批国家发明奖的获得者。

黄瑞纶在我国最早注意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并开创了农药残留问题的研究。他研发的甲六粉、乙六粉,在农业生产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保障粮食供给功不可没。他撰写的《杀虫药剂学》是中国第一本农药学学术专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倡导把农用药剂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北京农业大学建立起我国第一个农药专业,为国家培养了数百名高级农药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