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逢吉

孙逢吉

棉花学家、农业教育家

孙逢吉,1904年生,浙江杭州人。1926 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中央大学前身)。1927年任教于浙江大学农学院,后赴美进修,获美国密尼沙泰大学科学硕士学位,回杭后仍任教于浙江大学农学院。抗战期间,他随校西迁至贵州湄潭,任农艺系教授,并兼浙大农场主任。他讲授棉作学、特用作物学、田间试验技术等课程,内容丰富新颖,教学认真负责。在湄潭时期生活清苦,白天除教学外,他还亲自在农场进行油菜染色体分类等研究,晚上在油灯下埋头著作,完成几十万字的《棉作学》,后由中正书局出版,为我国第一部棉作学巨著。

1941年,孙逢吉研究鉴定了当地栽培最广的两大类油菜的植物分类地位,同时用通信方法输入英国所有的各类油菜以供比较,其研究成果在美国《陶雷植物学会会刊》发表。1942年,孙逢吉应云南大学农学院院长汤惠荪之邀,去昆明讲学,主讲棉作物和特用作物,深受当地学术界欢迎。1947年赴台湾,任台湾糖业试验所农艺系主任,对台湾甘蔗栽培颇多创新,贡献至巨。1948年,浙江大学向教育部报送了孙逢吉的著作成果——《台南气候因子对甘蔗产量的影响》,申请著作发明奖励,竺可桢校长亲自为其作了推荐。他后来因眼疾(白内障转青光眼),虽曾由台湾糖业公司送日本医治,终未奏效,以致双目失明,乃改任糖业试验所研究员,主持生物统计室工作,提前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