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学年

沈学年

农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耕作学创始人之一

沈学年,字宗易,1906年生,浙江余姚人。1935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农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在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工作十余年。1946年后,历任浙江大学农学院、浙江农学院和浙江农业大学教授。曾任第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第二至六届人大代表、民盟浙江省委第一至四届委员,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

沈学年教授从事农业教育和科学研究半个多世纪,在我国作物学界和耕作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他主讲过遗传学、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耕作学等多门课程。新中国成立初期,他与部分专家在学习苏联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业实际,创立了我国的耕作学,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部《耕作学》教材。他所著的《作物育种泛论》是当时我国农业高校广泛采用的遗传育种和田间试验课教材,他所著的《水稻》和主编的《作物栽培学》(水稻与耕作部分)以及《实用水稻栽培学》、《多熟种植》等,在我国农业教育中都有较大影响。

沈学年在教学和科研中,一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生产,为农业生产服务。他曾育成小麦良种“武功27号”(又名碧玉麦)和“武功14号”(又名蚂蚱麦),在关中平原大面积推广种植。他进行的小麦杂交育种工作,为建国后在黄河流域大面积推广的“碧蚂1号”的选育成功打下了基础。他在浙江主持的“麦稻稻三熟制双千斤试验”,为我国耕作制度的改革、发展粮食生产做出了较大贡献。他与有关专家合作的“浙江省改革耕作制度的研究”获国家科委授予的一等奖。